在线咨询 x
点击咨询
18503617107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国务院安委会第七巡查组抽查企业侧记

国务院安委会第七巡查组在江西省九江市巡查时,发现有些企业陷入自鸣得意的状态:自以为安全生产工作做够了、做足了,导致对重要环节和局部细节的安全管理掉以轻心。

汇报自信满满 一问漏洞百出

5月5日,巡查组和随行专家来到位于九江市的赛得利化纤有限公司检查。这是一家新加坡独资企业,2002年成立,主要生产高强纤维和无纺纤维,公司生产使用储存的二硫化碳、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等,构成三级重大危险源。

会议室里,大屏幕上播放着精致的幻灯片,办公桌上摆放着装订成册的彩色插画汇报书,该公司负责人胸有成竹地准备汇报工作。

“你们安全生产管理得怎么样?”听到巡查人员的询问,该负责人很自信地说:“我觉得挺好,我们用的是国外标准,比很多企业都严格。”

“怎么个严法?”巡查人员要求他举例说明。

该负责人表示,在事故控制这方面他们做得很好,“自建厂以来几乎零事故”。

“几乎零事故?零事故的标准是什么?”巡查人员有些疑虑。

“没发生过一起误工性的伤亡事件,都是能直接包扎处理的小病小伤……”

“所以,你们所谓的严格,就是只要没有误工性的伤亡事故就算没事了?”巡查人员打断他的话,问道。

听到这样的反问,该负责人仍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不管是小事故还是大事故,不管是人员伤亡还是设备损失,都要重视,都不能掉以轻心。”身旁一位专家提醒。

巡查人员耐心地解释,生命安全是底线更是红线,守住这条红线是最低标准,这是企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认识,“但你们用底线当最高标准,还说自己严格,这样的想法很可怕啊”。

巡查组还发现,该公司管理全部套用国外的模式,导致他们对国内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一知半解。

“对《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你们了解吗?”面对巡查人员的提问,该公司安全管理员慌了,回答时吞吞吐吐。

“不管你们是哪国投资的公司,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就必须熟悉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专家表示,国内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不比国外的要求低,在个别行业领域的严格程度甚至超过其他国家,但是有些企业不遵守不执行,为隐患提供了“温床沃土”。

看似无关紧要 个个都是要害

为了掌握该公司真实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巡查组兵分两路,一路查文件资料,一路查生产车间。

刚进生产区,入口的门栏就让巡查组犯了难:厂门刷卡机类似地铁进出站口,本来是为了实现单卡单人管理,但因为少了距离标示线,加上刷卡识别时间较长,导致排队的人一多,门口就被堵住了。“一旦发生事故,逃生都困难。”巡查人员说。

在二硫化碳装运区,专家看到厂墙前方安装了一个红色隔挡支架。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为避免运输车撞到墙上产生火花设计的。“那其他有管道的地方为什么不安装呢?运输车撞到管道上一样爆炸啊。”专家苦笑着说,本是好的设计,却没有用到位,万一出事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这时刮起一阵风,专家便问:“厂里的风向标呢,怎么没看到?”该公司负责人立刻说:“有!这个绝对有,就在前面楼顶上……好像这个位置被挡住了。”他急忙招呼大家换个位置看。“不用了,这是主干道,应急疏散的主要通道都看不见风向标,你告诉我应该往哪个风向跑?”专家说。

在随后的检查中,专家还发现二氧化硫采样点的皮管衔接方式存在隐患。“这些都是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个个都是要害。”专家解释,很多企业把习惯当经验,对安全生产管理忽视细节,从而引发事故。此前,江西省的一家化工企业因为疏忽大意,没对购买的硫酸进行检验就直接装卸,结果因为不法商家在个别罐中混杂了浓度不达标的硫酸,导致上百吨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灼伤数十人。而赛得利化纤有限公司储存和使用的硫酸多达2400万吨,若不提高警惕,怎能控制风险,避免事故?

生产车间管理不力,文件资料也有不少问题。巡查组发现,该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的台账不少都已缺失,根本没有形成闭环管理。

巡查组当即要求地方政府和安监部门对该企业进行处罚。该公司负责人慌了,追问怎么罚、罚多少。巡查组回应道:“处罚会依法依规,但直到现在,你关心的仍然不是问题在哪儿,这样怎么能搞好安全生产,又怎么能说自己做得比别人好?”

在巡查中,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企业不在少数,有些企业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有些企业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低,问题最严重的企业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永远没有够的时候,如果觉得到位了,不用做了,那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巡查人员强调。